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西樵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发布时间:Feb 7, 2022 | 作者:西樵文体


西樵镇
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级项目

大仙诞庙会

  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是西樵独有的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的节日,俗称“吕祖宝诞”,西樵人称之为“大仙诞庙会”。庙会包括吕祖巡游、商品集市、文化展示、美食摊位和养生讲坛等内容。一年一度的西樵山“大仙诞”成为珠三角远近闻名的民俗盛会,不仅是信众参拜大仙、祈福感恩的盛典,更是西樵向市民游客展示西樵乃至岭南的历史、民俗和文化的独特节日。

1.jpg

 2013年,大仙诞庙会被列入广东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jpg


市级项目

传统缫丝技艺

珠三角,自汉唐开始就是蚕鱼之乡,十九世纪达到全盛时期。顺德全境、南海西部、鹤山北部等地,十之八九都是桑基鱼塘。出产的蚕丝,曾在欧洲贵族视为珍品。养蚕缫丝业在西樵乃至南海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曾是珠三角地区的工业支柱之一。

3.jpg

 2011年5月,传统缫丝技艺被列入佛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jpg

龙舟说唱

龙舟说唱在民间又称“唱龙舟”或简称“龙舟”,是珠三角地区的一种说唱曲艺。惯用广州方言传唱,因演唱者手持一具木棒高笠的活动小龙舟为标志而得名。2009年,南海龙舟说唱被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海竹编(竹编灯笼)

 南海竹编由竹织雨帽制作技艺、竹编灯笼、罗行竹编三个项目组成。竹编是指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一般称被挑压的篾为“经”,而编织的篾为“纬”,由经与纬的挑压可以编织出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制作出千姿百态的竹编产品。

7.jpg

2013年,南海竹编(由西樵竹编和丹灶罗行竹编合并申报;西樵竹编包括竹编灯笼和竹织雨帽)被列为佛山市级非遗项目。

8.jpg

南海竹编(竹织雨帽制作技艺)

竹织雨帽和竹编灯笼主要传承地位于西樵镇百西大地黎村。大地村村民的传统手工技艺——竹织雨帽代代相传,其独创的竹织工艺,养活着一村人,影响周边地区。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国汉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

9.jpg

 2010年,竹织雨帽制作技艺被列入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jpg

烧番塔

几百年前,松塘村相传一项民间文化风俗——在中秋节的夜晚烧番塔。中秋夜烧番塔是松塘村内的一件盛事,不仅是忠心坊的活动,更是松塘村历史悠久的一项特色传统文化活动。2017年,烧番塔被列入佛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11.jpg

西樵大饼制作技艺

 据《西樵山志》记载,西樵大饼为明代大夫方献夫所发明。据说方献夫告老还乡后,在西樵山设坛讲学,把大饼的制作方法教给了山民,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正宗的西樵大饼完全按照传统手工制作,不含任何添加剂,是本地著名的特产美食与旅游手信。2015年10月,西樵大饼制作技艺被列入佛山市第五批非遗名录。

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

香云纱又名“莨纱”,是以桑蚕丝为原料。因为穿着时随身体活动窸窣有声,人们称之为“响云纱”,后以谐音美称“香云纱”。据史料记载,香云纱的起源地是西樵镇民乐程家,起源时间是1915年,至今足有百年时光。2015年9月,香云纱(坯纱)织造技艺被列入佛山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区级项目

简村北帝庙会

为纪念北帝公,简村开村始祖简侨仁后代于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始建北帝庙,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每逢北帝诞辰日,简村都会举办一系列的民俗活动来纪念北帝公,习俗包括祭祀、天姬送子、戏曲、龙狮贺诞、派发寿包和贺诞宴席等。2012年,简村北帝庙会被列入南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民乐大头佛

大头佛是岭南古老的民间艺术。“大头佛”相传最早的创始人是广东狮王之一胡德才。大头佛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逗引狮子,并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2012年,民乐大头佛被列入南海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南海广式旺阁酱油酿造技艺

 南海广式旺阁酱油酿造技艺是“南派”广式酱油极具代表性的传统酿造技艺之一,历经数百年的形成和发展,明末清初发源于三水西南,新世纪传承于南海西樵,是广东酱油酿造技艺中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产物。南海广式旺阁酱油酿造技艺以其传统的“纯天然生晒”理念自成一派。2016年,该项目被列入南海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海醒狮(采青技艺)

据记载,广东醒狮是从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百姓的南迁,舞狮文化也传入岭南地区。广东醒狮出现于明代,起源于南海县。清末民初,南海黄飞鸿以武术、狮艺闻名于世,其“飞砣采青”、“竹梯青”、“蟹青”等技艺,开创了南狮技艺的先河。2012年,南海醒狮(采青技艺)被列入南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松塘村“出色”巡游

松塘村的“出色”巡游活动起源于清光绪年间。其时,恰逢松塘村农业、手工业发达,崇文尚学风气逐渐形成,科甲蝉联、人才辈出,村民更深信这是村内菩萨庇佑的结果,于是对神圣更加敬畏。据说,参加“出色”巡游活动的人都会有出色,所以“出色”风俗便应运而生。2012年,松塘村“出色”巡游被列入南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松塘村孔子诞

据本族史料载,松塘里孔圣庙原为文昌庙,与羊城桂香街之文昌庙都在地方志中有所记载。始建于“宋之季”(宋朝末年),有“明德”与“新民”两社学夹铺,现“明德”社学犹存。每年农历八月廿七孔子诞,村民家家户户往庙虞城拜祭。2010年10月4日,即农历八月廿七,松塘村恢复孔子诞日的纪念庆典。2012年,松塘村孔子诞被列入南海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西樵白眉武术

 白眉拳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拳术,属于南拳的一个流派。起源于明朝末年,据传是四川峨嵋山白眉道人所传,现在四川、广东、香港、澳门等地较流行。其特点是刚强凶猛,连贯性强,路线宽广。西樵白眉武术弟子众多,已发展成为佛山南拳五大拳系之一。2016年,西樵白眉武术被列入南海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2.jpg

西樵山传说

西樵山传说包括西樵山上下历久在民间流传的故事和掌故共40则,包括《百鸟归巢》、《飞来塔》、《药王峰和陈李济》、《四方竹》、《无叶井》、《无叾螺和煎㶶鲫鱼》等。2010年,西樵山传说被列入南海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33.jpg

信息来源:西樵镇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