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八种河南民间非遗项目

发布时间:Apr 14, 2022 | 作者:时代记忆



中原文化的8种民间非遗项目

河南有着5000年的璀璨文明史,其在中华历史长河中,文化氛围浓厚,地位不可取代,有哪些非遗文化项目最体现河南文化呢?以下8种民间草根非遗文化最能体现,值得品鉴与赏析!

1.jpg

马街书会

马街书会是传统民间曲艺盛会,马街位于河南省宝丰县马街村,是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上千名曲艺艺人汇聚于此。

他们说书会友、弹唱献艺。有河南坠子、湖北渔鼓、四川清音、京韵大鼓、山东琴书、凤阳花鼓、上海平话、三弦书等几十多种曲艺,上千部传统曲目在这里集中演出。

2006年,马街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就是绵延700多年而不衰、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马街书会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它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之一。


2.jpg

王屋琴书

王屋琴书是一种说唱艺术。始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王屋琴书颇受人欢迎。每遇逢年过节、集会庙庆、喜庆寿诞,人们常常请琴书艺人前去演唱助兴。

因演出在王屋山一带,故被当地人称为王屋琴书,流行于河洛文化区,研究王屋琴书,对于研究河洛文化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3.jpg

中原古琴

中原的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优良的传统。古琴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一直流传至今,早在公元前662年,河南人早就选用桐、梓来造琴了。

在公元前500多年前,著名乐师师旷,亦以善琴闻名于世,他曾在开封古吹台弹琴奏乐,创作了著名琴曲《阳春》与《白雪》。古吹台至今仍座落在开封市禹王台公园内。


4.jpg

大相国寺梵乐

大相国寺梵乐,是指开封大相国寺内的乐僧演奏的佛教音乐,佛乐又称梵乐,不仅是佛教赞颂佛菩萨等美好事物的声乐,也是佛事活动中必不可缺的内容,存在于佛典仪规之中。

大相国寺梵乐从寺院开山便有记载,至唐天宝年间,寺院已出现完整的乐队,至唐大历年间,寺院已将佛乐演奏定为制度。2008年6月,大相国寺梵乐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5.jpg

糖画

糖画是一种民间手工艺,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一般是红、白糖加上少许饴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在绘制造型时,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做成的画,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它是地道的民间画种,颇具特色的街市艺术,广泛流传于农村地区,备受老百姓喜爱的工艺食品。


6.jpg

泥泥狗

泥泥狗是河南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中泥玩具总称,是一种原始图腾抽象、变形的多种怪兽复合体共约200多种。其造型古拙、荒诞,在众多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特色,也发映出其具有原始风格的民间艺术。

而这些具有原始宗教文化特征的精灵图腾历经数千年,伴随着古老的宗教祭祀、民俗活动而遗存下来,成为史前图腾文化的子遗。

就是这种造型奇特的泥塑玩具,在周口淮阳,祭祀人祖伏羲、女娲的庙会中,成为斋公、香客们避灾、求福,争相购买的神圣之物。


7.jpg

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作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朱仙镇年画源于民间,融入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继承了中国古代优良的传统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点:整个画面饱满、紧凑、严密,基本不留空白,能做到主次分明,主体突出,不繁琐,表现出匀实对称图案的装饰味道。


8.jpg

香包香囊

香包在中国古代叫香缨、香囊、佩帏、容臭,是古代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流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遗存。

战国时期以至秦、汉、晋,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晋以后渐为女人、儿童的专用品。到了唐代,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宋时,官史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礼仪作用愈加凸显。清代,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是相恋男女以此作为馈赠的信物。

现代,而香包则多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香包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人际交注、美化环境、陶冶情操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上8种河南草根非遗文化的代表,仅仅是作者的观点。当然了,由于河南文化种类众多,其他经典非遗文化项目还有很多。如果没有列出其他的非遗文化项目,请留言吧,带我们领略传统文化的厚重!


信息来源:时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