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临夏·非遗」东乡族擀毡技艺:传承百年的民族瑰宝

发布时间:Aug 3, 2021 | 作者:山桦



悠悠河州,千年历史,这是一片拥有深厚历史的多民族聚居地。在这片土地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及独特的地理人文条件,孕育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经过千百年岁月的沉淀与洗礼,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瑰宝。即日起,临夏州民族委员会、民族日报社及临夏州文化馆联合推出 《临夏·非遗》栏目,通过实地走访,调阅资料,专访非遗传承人,带你走进那些鲜为人知的“非遗故事”。

1.jpg

毛纺织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周代史籍记载:毡,毛也,揉毛或毡。北魏(386—534)时期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称:“凡作毡不须厚大,唯紧薄均调乃佳。”可见当时毡的制造已较为常见。

2.jpg

东乡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面,临夏回族自治州东面,平均海拔2610米,属高寒地带,毛毡为高寒地所必需之物,且东乡族群众擅长养羊,毛毡的使用极为普遍,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稀罕物”。

3.jpg

擀毡技艺,是东乡族的传统技艺,带有浓厚的民族基因,它是东乡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文化烙印,是东乡民族繁衍生息、自强自立的精神象征,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4.jpg

早在元代至元年间,东乡境内已有擀毡技艺,是由东乡族先民“撒尔塔”人从中亚传入,从此薪火相传。东乡毛毡在当地成为姑娘出嫁时重要的陪嫁品之一,更是东乡族家庭必备的炕上用品,且炕上铺满洁白厚实的擀毡是家庭富足的象征。东乡族毛毡制品在很多时候被当做礼品来馈赠嘉宾,擀毡技艺也因此而成为东乡民族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传统手工技艺。

6.jpg

历史上全县境内均有分布,重点集中在龙泉、董岭、大树、北岭等乡,鼎盛时期,东乡族中有不少男人都会擀毡。东乡族的擀毡种类较多,按质地分,有春毛毡、沙毛毡(山羊毛)、绵毡(绵羊毛)等;按大小分,有四六毡(宽4尺、长6尺)、五七毡、单人毡等;按颜色分,有纯白毡、花色瓦青毡、白里簇红毡等;按用途分,还可以分为毡帽、毡鞋、毡垫等。

7.jpg

8.jpg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多数技术由机器代替,导致民间技术逐渐失传,还留存的东乡族擀毡技艺是其中之一。2008年东乡族擀毡技艺被申报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9.jpg

2009年,北岭乡前进村村民马舍勒被批准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东乡族擀毡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下一期节目,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马舍勒,听他来给我们讲述他与擀毡的故事。( 记者马瑞鹏 马正兰 景溪 赵聪媛)



信息来源:发现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