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东胜区文化馆


  东胜区文化馆是国家县级一级文化馆,2015-2016年度被评为自治区十佳文化馆、自治区服务基层服务农牧民先进集体。建筑面积4390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用房面积为3700.24平方米,占总面积的84.3%。内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电子阅览室、书法绘画器乐舞蹈培训室、排练厅、棋牌室、老年大学教室等场所。室外紧邻鄂尔多斯广场,面积3.3万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用房使用面积为3700.24平方米,达到总使用面积的84.3%,在馆内和各社区设有宣传橱窗及LED宣传屏。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加工设备、数字化服务设备、展览和演出设备均配备并已达标。免费开放经费补助金额20万元。加强队伍建设是文化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工程。多年来,文化馆在经费紧缺的情况下,从来没有放松过职工的继续教育,文化馆现有工作人员(包括各种专业人员)共64名,业务人员63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32人,专科以上学历达到55人,占业务人员总数的86%;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3人,占业务人员总数的98%,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的有42人,占业务人员总数的66%,高级职称人员18人。业务人员队伍素质较高,各门类人员配备齐全设置齐全。

  文化馆业务人员常年深入东胜区的12个街道办事处3个乡镇,53个村、社区文艺活动点进行培训、辅导。文化馆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将专业文化辅导培训队伍集中起来,更加灵活的实现资源共享,进而加强文化队伍的建设,提升整体文艺辅导培训水平,全馆全年人均辅导近60次,全年人均辅导140人次,接受培训辅导的基层文艺人才共荣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奖项20项。近年来东胜区文化馆积极开展文艺辅导和培训。先后编创推广广场健身舞9套,吸引近4万名群众参与。推动成立了东胜区原创音乐基地、民间艺术创作中心和83支民间特色文艺队,吸纳各类文艺人才近2700余人,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力量。印发实施了《东胜区民间特色文艺队管理办法》,投入9万元,评选表彰了民间特色文艺队30强。

  深化公益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开设电子琴、编织、书画美术、广场舞、瑜伽、全民艺术唱吧等公益培训班,新增国画(花鸟)、国画(山水)、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古筝、太极、口才等免费开放培训课程16种,每周30节课,全年累计举办近960次,累计培训人数达20000人次,举办展览8次,参观人数30000人次,组织各类理论研讨和公益性讲座10次,参加人数800人。东胜区文化馆坚持错时延时开展惠民服务,更好地丰富青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文化馆保证每周开馆时间达到52小时,馆内常设免费服务项目10项,包括电子阅览室、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中老年活动室、免费电影放映厅等活动室提供各类文化服务年均30万人次。东胜区文化馆坚持“全民艺术普及”工作原则,不定期举办市民公益文化培训、文化志愿服务行动、文化艺术“空中课堂”等各类贴近百姓的免费培训,组织开展“群众点单式”流动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有效对接。文化馆通过多种方式将文化服务落到实处,完善的基层文化服务网络,夯实了文化服务基层基础。

  认真做好数字文化馆建设工作,将“东胜掌上文化汇”打造成为一站式互动平台和东胜人的“文化日历”,实现在线、在场、在播的全天候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为市民营造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分别在罕台镇、诃额伦街道、天骄街道安达社区、建设街道金威社区、交通街道吉劳庆社区、民族街道陈家渠社区、兴胜街道新园社区、巴音门克街道巴音社区等建成文化馆分馆共24处,每处1个特色(音乐培训推广、市民书法绘画培训宣传展示、非遗宣传展示、群众艺术培训辅导等)。先后投入12万元匹配了音响、乐器、服装等必要演出设备。成立了文化馆理事会,严格遴选产生了13名理事会成员,推动社会群体参与公共文化事业管理。

  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九曲黄河阵灯游会”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佳米高拉庙会”、“嫱湖琰池民间传说故事”、“米凉粉制作工艺”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功申报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1名、市级2名,每人每年获得上级专项5000元补贴。

东胜区文化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以实际行动担负起“兴文化”的重任,切实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立足于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致力于深入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