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远古探秘(四)|东胜人新石器时代的聚居地


东胜历史文物寻根之旅(四)

东胜人新石器时代聚居地


▲新石器时代耕作图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会种庄稼的?什么时候开始饲养家畜呢?何时掌握了烧制陶器的技术?何时开始建造房屋的?到新石器时代,这些划时代的革命就发生了,并且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城市的形成、祭祀的兴起,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鄂尔多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寨子圪旦遗址、大口遗址、永兴店遗址、朱开沟遗址,不仅表明了鄂尔多斯的古居民已经开始农业耕作、饲养家畜、烧造陶器,而且开始建筑城池、开展祭祀占卜活动,人类进入父系氏族的军事民主制阶段;这些文明曙光的出现,标志着鄂尔多斯地区当时已经进入文明社会,并且一举成为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

遗迹与遗物

考古学是用实用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的一门科学。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

遗迹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包括遗址、墓葬、灰坑、岩画,窖藏及游牧民族所遗留下来的活动痕迹等。其中遗址又可细分为城堡废墟、宫殿址、村址、居址、作坊址、寺庙址等,还包括当时的一些经济性的建筑遗存,如山地矿穴、采石坑、窖穴、仓库、水渠、水井、窑址等;防卫性的设施如壕沟、栅栏、围墙、边塞烽燧、长城、界壕及屯戍遗存等也属此类。

▲新石器时代古人类建造房屋场景复原图

遗物是指古代人类所遗留的可移动之实物,包括各种生产工具、武器、日用器具及装饰品等。也包括墓葬的随葬品和墓中的画像石、画像砖及石刻、封泥、墓志、买地券、甲骨、简牍、石经、纺织品、钱币、度量衡器等。遗物的分类方法较多,按其材质可分为石器、陶器、骨角器、金属器、玉石器等;按用途分则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礼器等。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一词是1865年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在《史前时代》一书中最早提出来的,他把丹麦考古学家汤姆森提出的“三期论”中的石器时代,进一步细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旧石器时代是一个打制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一个磨制石器时代。显然,新石器时代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基于石器制作技术发展变化的认识,而磨制石器则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区别旧石器时代一种最突出的文化特征。

1926年,布基在《我们的祖先》一书中,在综合考古学和人类学观点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新石器时代的四大特征:农业耕种、饲养家畜、制陶技术和磨光石器。尽管世界各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差异较大,但基本都具备这些特征。

农业的出现

在长期的采集与狩猎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一些可食用动植物的生长规律,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终于将有些植物转化为能栽培的农作物,有些动物也被圈养驯化为家畜,从而发明了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农业和家畜饲养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依靠自然转变为开发、改造自然,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转向生产式经济,从而开创了一个人类控制生物资源的新时代,带来的效应是惊人的,它使人口和财富不断增加,也使复杂的社会生产、文明的起源、国家的形成最终成为可能。

▲东胜区台什遗址东部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考古学文化是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以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同样的工具、用具以及相同的制造技术等是同一种考古学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等。鄂尔多斯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有白泥窑子文化、海生不浪文化、永兴店文化、朱开沟文化等。

▲东胜区台什遗址地表采集的石器和陶器残片

东胜新石器时代遗址

▲东胜区旧庙沟遗址

东胜分布着众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包括台什遗址、旧庙沟遗址等。它们印证了古老居民原始的生产生活场景,其中台什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类型遗址。

台什遗址位于东胜区泊江海子镇泊江海子村阳坡社西。遗址西北高东南低,呈斜坡状,坡度较大。遗址西部侵蚀严重,砂岩裸露,南、北和东侧沙化严重,大部分被流沙覆盖。遗址北部靠东有一砂岩石块垒成的圆椎形石堆,底径约2.5米,高约0.7米。往西北都为丘陵地形,往东渐趋低下,直抵盆地,遗址与沟谷的高差约50米,该遗址的面积约24000平方米。遗址遭自然破坏严重,可见部分已基本无存,地表暴露遗物中有陶片、石叶和一定数量的石器,还有零星动物遗骨碎片。

这些东胜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当时古人类在这里生产、生活的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和实物资料。表明东胜区在遥远的距今四千年前左右就有古老的人类在此繁衍居住、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 张子珍主编,甄自明编著,《伊金霍洛史迹拾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7年2月。

2. 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12月。

3. 田国平主编,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编,《东胜文物志》,鄂尔多斯日报社印刷厂印刷,2002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