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非遗项目简介——商洛花鼓

发布时间:Jan 13, 2022 | 作者:赵婧伊


1.jpg

花鼓戏的起源,说法颇多,但都无据可佐。有人认为,“花鼓”,是由汉代秦陇马上鼓吹乐衍变而来,原为军队操练和出征仪仗所用。范大成«桂海虞衙志»载,诸葛亮军中曾置有鼓吹乐队,以鼓悬系腰间,手指击之,口唱歌词,借以鼓舞士气,迷惑敌军。《敦煌拾零》和《隋唐演义》等书,也有关于“花鼓”的记载。如隋末瓦岗寨三十六弟兄,曾以“打花鼓”做掩护,进入敌营救回秦琼等故事。有专家考证,宋元杂剧中的“通鼓舞”、“跑旱船”就是艺术化了的花鼓戏。


据民间艺人口耳相传,商洛花鼓艺术于清代中叶随下湖人迁陕而传人商洛。多以自乐形式,于逢年过节、迎神报赛、红白喜事搭班演唱。其登场人物不多,行当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化妆简单,随意性很强:道具较少,一般多就地演出。有观众形容道:“远看一 堆柴, 近看是戏台。锣鼓-声响,叫花子蹦出来。


商洛花鼓的唱腔,属曲牌连缀体南方曲艺,传人商洛后,迅速与当地文化相融合,以当地民歌小调、民间音乐、民间戏曲为养料形成三种不同结构方式:一是筒子戏音乐曲调;二是八岔戏音乐曲调;三是小调戏音乐曲调。唱腔委婉动听,程式化较少 。


商洛的花鼓发展成为“大戏”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1956年,商洛剧团排演了《夫妻观灯》、《桑园配》、《回河南》、《西楼会》4个传统花鼓节目,在当年陕西省第一届戏曲观摩大会上演出获得成功,四个节目全部获奖。其中的《夫妻观灯》旋即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音 乐周演出,受到观众喜爱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播放了《夫妻观灯》录音,各大媒体竞相报导,商洛花鼓从此声名鹊起。

2.jpg

商洛花鼓《夫妻观灯》


改革开放30多年,是商洛花鼓戏的辉煌时期。在比期间,商洛地(市)、县花鼓剧团排演花鼓戏40多个,且多数是新编剧目。有20个节目获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979年,商洛剧团首演的《屠夫状元》参加陕西省庆祝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获奖,国内20多个省市文艺团体竞相移植,西安电影制片厂以眉户搬上银幕。

 1981年, 商洛剧团首演的《六斤要长》在陕西省戏剧创作会演中获奖, 后在北京怀仁堂向中央首长汇报演出, 并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制成影片,中宣部、文化部誉之为“状元戏” 。

3.jpg

商洛花鼓《六斤县长》


1993年,商洛剧团首演的《泉水清清》在武汉全国现代戏年会演出中获奖。后改编为《山魂》,参加文化部在太原举办的“金三角”演出活动,获多项奖项。
1996年, 商洛剧团首演的《大云寺》在陕西省“月季花”地方戏调演中获奖。
1999年, 商洛剧团首演的《商有商於行》参加陕西省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演出获奖。
2002年, 商洛剧团首演的《月亮光光》在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获奖。继而参加全国七届艺本节、八届戏剧节, 分获国家文华奖、优秀剧目特别奖、曹禺戏剧奖等大奖,并应邀晋京演出。

4.jpg

商洛花鼓《月亮光光》


2016年,商洛剧团首演的《带灯》不仅获众多奖项和晋京演出,还在全国许多地区巡演。

5.jpg

商洛花鼓《带灯》


2006年5月20日,商洛花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转载自商洛市群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