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登录/注册 搜索

非遗项目介绍 | 八里桥头“罗汉班”

发布时间:May 24, 2021 | 作者:遗韵义乌


非遗项目介绍 | 八里桥头“罗汉班”



罗汉班叠罗汉是义乌一项集民间体育武术舞蹈杂技器乐为一体的大型传统民间表演艺术。

《罗汉班》

道具独特/阵容庞大


据考证源于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在义乌招三千农民军,组建了义乌营(义乌兵)。这些义乌兵在练兵之余,根据武术套路、战时阵法和杂耍技艺演练成了一种练武取乐的游戏,因当时义乌一带经常练南少林派的罗汉拳,故取名为叠罗汉。据记载罗汉班至清朝同治年间较为盛行,早先义乌苏溪的新厅、油碑塘,廿三里的华溪、如甫、王店,大陈的八里桥头等村有罗汉班十多个,每年重阳节都要举行赛事,类似戏班斗台,并世代相传,延续不绝。表演形式有:走阵、滚叉、拳术、刀棍术、叠罗汉等。


“罗汉班”于2007年6月列入省级第二批非遗项目名录,2012年大陈镇八里桥头村被列入金华市非遗宣传展示基地,该村葛世华是项目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一直致力于罗汉班的传承工作,八里桥头村的传承活动相对比较丰富,在当地很具代表性。

来源:遗韵义乌

转自:至美大陈